抗癌有撇步
樂活分享
神經內分泌瘤 釀胃潰瘍出血
友善列印 │ 字級設定:

    一名30歲粉領上班族,因有長期慢性腹瀉且胃潰瘍出血症狀,本以為是壓力引起,直到進一步透過內視鏡檢查,才發現是神經內分泌腫瘤,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明晃表示,神經內分泌腫瘤因臨床症狀不易確診,常被誤認為是腸胃道疾病,除內視鏡檢查外,應合併超音波影像檢查,幫助早期發現治療。報導╱黃子倫、周佩儀 攝影╱張世平、周佩儀

    陳明晃醫師表示,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控制荷爾蒙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,主要因遺傳因子引起,腫瘤在體內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,且依荷爾蒙分泌量之多寡,有些患者會產生不適的功能性症狀,如頭暈、咳嗽、腹瀉、腹痛及起紅疹,甚至是胃潰瘍症狀,在治療上若無法透過開刀根治,必須採用高劑量的體抑素類似物治療,幫助改善病情。 

     

    【先了解】遺傳因子引起

     

    神經內分泌腫瘤主要為遺傳因子引起,有15~20%的患者與基因突變有關,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約400病例,屬罕見腫瘤疾病,有腹痛、低血糖頭暈、體重減輕等症狀,但也有近5成患者症狀輕微不易辨別。 

    6成好發腸胃

    神經內分泌腫瘤約有6成好發於腸胃,部位包括前腸、中腸、後腸及胰臟,其次為肺部,尤其當腫瘤在腸道分泌出的荷爾蒙過多,就可能引起反覆性的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,造成嚴重腹瀉讓患者流失大量水分與電解質。 

    【提醒你】飲食抗副作用

    使用高劑量體抑素類似物藥物治療時,依患者體質可能出現程度不一的副作用,像部分患者容易有腹瀉、便祕等,可將飲食改成流質食物,如蘋果汁、未添加固體食物的果凍等,另外要避免酸性飲料如汽水、柳橙汁等。 

    【這樣做】多科會診治療

    若已出現腹瀉疼痛等功能性症狀,應就醫進行內視鏡檢查,並配合超音波,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位置分布不同,加上腫瘤有轉移與局部侵犯周邊器官的可能,需外科、血液腫瘤科等專科醫師組成團隊,商討治療準則。 

    藥劑緩解症狀

    神經內分泌腫瘤若在患者體內已出現轉移,無法僅藉由手術根治,此時可合併高劑量體抑素類似物治療,有助於緩解臨床症狀帶來的不適感,同時可以延緩腫瘤惡化時間,讓腫瘤狀況維持穩定。 

    定期回診追蹤

    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經治療控制良好後,可與醫師溝通定期回診,觀察功能性症狀有無改善,並利用生物標記平台技術檢測血液中的CgA(一種醣蛋白)濃度,發現腫瘤是否有增長或惡化,有利下一步治療進行。 

   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陳明晃

    【醫師說】

    若神經內分泌腫瘤惡化指數高,無法只靠高劑量體抑素類似物治療,則應即時接受化學藥物治療,增加患者存活期。 









    文章出處: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supplement/20140910/36074272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