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有撇步
樂活分享
抽血診斷-慢性胃潰瘍難搞 竟是腫瘤在作怪
友善列印 │ 字級設定:

    一名37歲陳姓上班族,12年前出現慢性腹瀉且胃潰瘍症狀,本以為是壓力導致腸胃問題而服成藥,不料症狀加劇,半年內因胃穿孔復發而接受兩次手術,轉診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外科,發現胃泌素分泌過量,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,經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後,穩定控制。
     

  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紀念醫院副院長王照元醫師表示,目前患者已施打針劑治療超過10年,疾病沒有進展及惡化,仍維持良好生活品質。雖然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癌症,但活得好且活得久並非難事,他鼓勵所有患者,面對癌症要有與癌長期作戰的鬥志,並學習與癌共處。
     

   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體內控制荷爾蒙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,依荷爾蒙分泌量之多寡,有些患者會產生不適的功能性症狀,如腹瀉、腹痛、臉潮紅、血糖低或長期性消化性潰瘍等;相反的,當未有相關臨床症狀,則稱為「非功能性」。
     

    過去提到「神經內分泌腫瘤」,一般人或許覺得很陌生,其實,在腸胃道腫瘤中,它的盛行率僅次於大腸癌,是胰臟癌的兩倍;根據2013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表的全國資料分析,神經內分泌腫瘤預估每年新增加約400例。
     

    雖近幾年醫病衛教觀念提升,確診人數增加,不過只是冰山一角,仍有許多患者未能及早確診。因此,有將近5成患者確診時已轉移到其他器官,無法僅藉由手術根治,而必須使用到全身系統性的治療如長效型體抑素,而長效型體抑素健保日前已放寬給付標準。
     

    目前最大問題仍是病人未能及早診斷,以致延誤治療;因此除了加強民眾教育,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及照護也需要多專科整合團隊介入,當腹痛、腹瀉或反覆性消化潰瘍一段時間仍未痊癒,應懷疑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,可至醫學中心進行抽血檢測CgA值、病理切片及相關鏡檢等檢查工具,以期能及早診斷,掌握最佳治療時機。

    文章出處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50421000940-2601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