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有撇步
樂活分享
癌友飲食原則 高蛋白高熱量
友善列印 │ 字級設定:
    罹患癌症,很多人會改變飲食習慣,開始不吃肉、改吃素,但醫師及營養師提醒,癌症病人治療期間或手術前後對蛋白質和熱量需求更高,癌友所需的蛋白質是一般人的1.5倍,更需要足夠的營養。

    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,癌症病人接受化學治療,化學藥物會對體內正常細胞造成傷害,尤其會造成白血球下降,此時在增生過程就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,才能修補身體的組織、恢復體力。

    癌症病人治療期間或手術前後對蛋白質和熱量需求更高,這時間飲食應以高蛋白、高熱量為原則,對癌症病友來說,體重驟降是營養不良的警訊。

   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指出,癌症病人若最近半年體重降幅超過原體重的10%,或過去1個月體重驟降達整體體重的5%,就是營養不良的高危族群。

    賴怡君說,若以身體質量指數(BMI)22為標準體重,一般人每公斤體重每天要攝取1公克蛋白質,但是癌症病患蛋白質攝取每公斤最好達到1.2至1.5公克,而每天最好要有5成蛋白質來自蛋、豆、魚、肉、奶等高優質蛋白質。

    王正旭提醒,癌症病人若蛋白質攝取不足,身體就會消耗原有的肌肉、脂肪組織,造成體重流失,降低身體免疫力及體力,尤其癌症治療期間營養補充不理想,身體缺乏足夠體力抗癌,不僅將加重化療副作用,甚至疾病控制跟著不理想。

    不少民眾罹癌後改吃素抗癌,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楊志新表示,目前沒有研究指出癌症病人吃素疾病存活率會較好,癌症病人最重要的是營養均衡。

    賴怡君提醒,飯和蔬菜雖都有微量蛋白質,但1兩肉所富含的蛋白質卻要吃3碗半煮熟青菜才能補足。若癌症病人體重有減輕現象,最好三餐加上點心,且每一餐都要特別注意是否有補充蛋白質。

    賴怡君也提醒,癌症病人應避免「全素」,最好選擇「奶蛋素」,補充抗癌所需的動物性蛋白質。而若全素者建議從植物性蛋白質,如豆漿、豆腐等補充,另吃飯時可多添加紅豆、黃豆等五穀雜糧,或在飯上添加白芝麻或黑芝麻等。

    文章出處:邱俐穎 / 中國時報
     http://life.chinatimes.com/LifeContent/1404/2013081100056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