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有撇步
樂活分享
最新消息
訊息快速搜尋列
關鍵字
類別  
2022.2.21
一名60歲婦人,身高150公分,體重卻只有37公斤,每天如廁十幾次,且長期有腹瀉問題,即使到大醫院檢查仍查不出原因,十幾年來都靠胃腸藥度日,近日來出現頭暈、嗜睡等症狀送急診,經檢查發現竟是10餘年腹瀉造成的闌尾腫瘤,藉由機器手臂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,術後恢復良好。
2022.2.8
響應全球2月4日「世界癌症日」,屏東縣政府與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,結合藝術家眼球先生創意,創全國之先於本縣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濱灣公園,打造11座高達180公分代表不同癌症、顏色繽紛的「希望絲帶」公仔公共藝術,圓潤的線條、可愛的造型,全台首座以癌症宣導為主題的「希望絲帶」公仔公共藝術以最療癒樣貌登場,成為2022年台灣響應世界癌症日的獨特亮點。
2022.1.10
宜蘭市一位58歲的簡先生,因為上腹部不適,到北榮員山分院接受檢查;意外發現肝癌指數(AFP,甲型胎兒蛋白)竟高到85(正常值為<8),但他本身並沒有B、C型肝炎,經腹部超音波以及電腦斷層也確認沒有任何肝臟腫瘤。
2021.12.28
一名年輕女子因膀胱炎反覆感染就醫,意外發現腹腔有腫瘤,轉到台中慈濟醫院尋求第二意見,外科部主任余政展與醫療團隊從偵探到拆彈,步步為營,手術後腫瘤確認是每百萬人口僅2至8例的「副神經節瘤」。
2021.12.13
曾經為羅大佑、張雨生、吳奇隆、黃鶯鶯等多位歌唱界名人設計唱片封面,被稱為「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」的杜達雄傳出因惡性神經內分泌腫瘤去世。他自今年2月第1次化療,短短10個多月便去世,醫師說,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千面女郎、是模仿大師,約有7、8成的人初期完全無症狀,2、3成有症狀者頂多也是易臉紅、腹瀉或便祕,「太難發現」是快速致命原因。
2021.12.6
年輕女性因膀胱炎反覆感染就醫,意外發現腹腔有腫瘤,轉到臺中慈濟醫院尋求第二意見。外科部主任余政展與醫療團隊從偵探到拆彈,步步為營,手術後腫瘤確認是每百萬人口僅2至8例的「副神經節瘤」。
2021.11.15
胰臟癌因預後較差,被稱為癌症之王,有另一種胰臟比較少見的腫瘤也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胰臟癌,它是「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」。醫師表示,像這類神經內分泌瘤由於生長速度慢,多數較難早期發現,所幸透過手術與標靶藥物進展,分化良好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即使為肝轉移的第四期患者,若有積極治療,超過六成病患都能存活超過五年以上,與胰臟癌病人的預後有極大差異。
2021.10.30
如有莫名心悸、腹部腫脹、低血糖等情形,小心可能是長了神經內分泌腫瘤。35歲王姓護理師,三年前在醫院員工健檢時發現胰臟頭部長腫瘤,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為神經內分泌腫瘤(NET),所幸為第一期且腫瘤小於兩公分,經醫師判斷建議下,選擇以定期回診追蹤方式觀察,今年10月底回診檢查,腫瘤並無擴大。
2021.10.19
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(Steve Jobs)過世8年,但奪走他性命的腫瘤「神經內分泌腫瘤」,卻還是一個聽起來相對陌生的病名。即使發病,也需要平均5~7年的時間才會被確診,雖然腫瘤生長緩慢,但也因為這樣很難早期發現。
2021.10.6
10年前,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驟逝,起初大家以為他是死於胰臟癌,後來才知道,原來是發生在胰臟的「神經內分泌腫瘤」作祟。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陳明晃指出,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腫瘤,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發生在各個器官,因此症狀多元,也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