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有撇步
樂活分享
最新消息
訊息快速搜尋列
關鍵字
類別  
2021.5.5
癌症已盤據十大死因多年,大部分都會聯想到某個器官的惡性腫瘤,等到癌細胞發展到一個程度才會開始轉移到其它器官。但有其實有一種腫瘤卻是可能發生在全身各處,早期沒什麼明顯症狀,等到有症狀又沒有特異性,因此常被誤認是其他病症,並且被稱做為「類癌」,那就是「神經內分泌腫瘤」(Neuroendocrine tumor)。
2021.4.22
2021-04-13聯合報 50歲的張先生得知朋友剛被診斷罹患大腸癌,趕緊預約接受大腸鏡檢查。未料,檢查結果發現有兩顆小小的大腸瘜肉,切除後作病理化驗,竟然是早期的「神經內分泌瘤」,必須定期追蹤。
2021.4.7
【2021/04/06 中時新聞網】 新北市土城醫院今舉行「心療癒計畫」,為了減輕癌症病友身心靈負擔,邀請藝術家眼球先生在醫院第6樓癌症診療、化療等候室等區域彩繪,減低醫院沈重印象,另外為照顧癌症病患需求, 醫院今也啟用癌症資源中心,中心內整合營養師、輔導師等資源,照顧病患掉髮、營養需求,打造「溫馨、舒適、安心、有希望」的環境。
2021.3.22
【2021/3/22 ETtoday】 身體出現什麼病癥,到對應的科別就醫是理所當然的事;不過,某些情況下,你可能看錯科了。有醫師提到,若體內長出「神經內分泌腫瘤」,會分泌各種荷爾蒙,在不同的人身上出現不一樣症狀,如:長在胰臟可能會有黃疸、在腸胃道會導致腸胃阻塞等,一不小心就會誤判;並提醒大家,有10大症狀可簡單判定,一旦有2-3項反覆發生,就要當心了。
2021.3.16
為了達到從精準醫療到精準健康,國家級的抗癌戰略型計畫已經展開。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、癌症高峰論壇即將於3月27日、28日進行兩天的直播論壇,國內重磅的二十二位癌症領域權威,從國家級抗癌計畫、健保給付、癌症根除計畫,到臨床端的最新的基因檢測、標靶、免疫、疫苗、細胞、消融療法,以及刊登於國際期刊的本土資料肺癌大數據風險預測模型,結合國內十大病友團體共同直播,一同邁進精準治療時代。
2021.3.9
最有效的抗癌是防癌!癌症已經蟬聯 38 年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,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顯示,癌症時鐘持續不斷快轉,罹患癌症的人數越來越多 ,2018 年每天有318人被確診為癌症。
2020.12.14
【2020年12月10日/健康醫療網】 11月10日是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,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、寶萊塢男星伊凡卡漢和資深演員馬如龍皆因此病不幸離世。彰基胃腸肝膽科林彥至醫師說明,有別於癌症細胞增生快速,神經內分泌腫瘤依其惡性程度有不同的成長速度,若惡性度高不僅增生快、轉移風險也高,然而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無特殊性,加上好發部位多元,易誤判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,多數患者發現時已進入晚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