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有撇步
樂活分享
最新消息
訊息快速搜尋列
關鍵字
類別  
2022.7.18
腹瀉、頭疼、高血壓、低血糖、食慾不振等症狀看似很平常,但這些症狀如就醫後仍得不到改善,有可能是患上致命的「神經內分泌腫瘤」(NET)。據《中時新聞網》報導,由於此病與更年期、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相似,容易被患者輕視,當到被診斷出患病時,有5成病患腫瘤已轉移,若為遠端轉移,平均存活率不足3年。
2022.7.6
腹瀉、胃潰瘍、胃食道逆流、低血糖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,盜汗、潮紅更是許多更年期女性的困擾,但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反覆出現,且治療後仍未達預期效果,就要留意可能是罕見的「神經內分泌腫瘤」。
2022.6.23
一名36歲男性因轉換工作進行職前體檢,順便健康檢查,於腸胃道內視鏡發現疑似胰臟腫瘤壓迫十二指腸,進行內視鏡切片後,病理診斷為神經內分泌瘤,醫師立即為病人安排住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。
2022.6.8
腹痛、腹瀉、胃潰瘍,看似很普遍的小問題,大部分人或不以為然,但這些亦有可能是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徵狀。神經內分泌腫瘤(NET)在過去30年間發病率上升了5倍,亦是消化系統中第二常見的腫瘤,公眾宜多加認識以免延誤診治。
2022.5.17
「老友們,我已經無法一一回覆你們的問題,有緣我們來世在再相見,病況細節隔兩天我外甥女會幫我回覆⋯」(2021/11/30)「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」杜達雄才在臉書上寫下這段話,週一(2021/12/6)就傳出他病逝,享壽66歲。
2022.5.6
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高血壓,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,雖偶有胸悶、心悸等情形,但因發作時間短暫,不以為意;日前,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,被家人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。
2022.4.22
杏杏是一個18歲的大學新鮮人,原本打算大學到外縣市闖蕩的她,在高三選填志願時,突然得知媽媽確診癌症的消息,為了就近協助媽媽,更為此改變自己的大學志向。媽媽開始治療後,她才知道,原來長久以來的咳嗽、胸悶都可能是癌症的警訊,當她目睹媽媽在治療時虛弱蒼白的模樣,與她記憶裡的母親形象大相逕庭,媽媽不再像是鋼鐵人般可以一邊工作養家,還能事先準備好所有的事情,關心她跟妹妹的學校生活。
2022.4.6
一名50歲男子得知朋友剛被診斷罹患大腸癌,趕緊預約接受大腸鏡檢查。未料,檢查結果發現有兩顆小小的大腸瘜肉,切除後作病理化驗,竟然是早期的「神經內分泌瘤」,必須定期追蹤。
2022.3.22
QQ在母親罹癌後,毅然決然接下兩份工作撐起家計,除了課業同時也擔起照顧弟妹的角色,在別人眼中QQ是個為家庭付出的成熟孩子,但在自己心中,她只是擔心造成別人的麻煩,QQ默默承受快轉青春的人生,但她總是笑著說「沒關係…」,這是參加種子營孩子們其中之一的分享。
2022.3.9
年逾60的林先生皮膚狀況一直不好,他始終認為是因過敏體質引起的濕疹,但在皮膚科就診多年也不見起色,令他相當困擾。直到近期女兒在新聞上看到不少知名人士都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,查找資料才發現,皮膚炎也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常見症狀之一,趕緊陪同林先生至血液腫瘤科檢查,才就此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