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有撇步
樂活分享
最新消息
訊息快速搜尋列
關鍵字
類別  
2020.2.19
【2020年2月03日/HEHO】 肌肉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,對於各種代謝有著積極的作用,癌症病人的肌肉量更是有關抗癌的成敗。根據研究顯示,有接受肌肉訓練、肌肉量較高的癌症患者,死亡風險低了 33 %。
2019.12.20
【2019年12月19日/HEHO】 每天這樣做,你就會有癌症體質 一、讓自己看起來圓潤飽滿。 吃東西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,每天都很認真的享受這個世界上的美食,讓自己看起來圓圓胖胖,很飽滿的樣子。
2019.12.16
【2019年11月21日/健康醫療網】 「怎麼吃都還是餓」17歲的李同學即使餐餐正常飲食,還是時常感覺飢餓,加上持續性出現盜汗症狀,自我察覺有異狀,於是在家人陪同下,赴醫院就診。
2019.12.10
【2019年11月04日/康健】 「當切片結果出爐時,醫師告訴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。壞消息是,這的確是癌症;好消息是,比起胰臟癌,我罹患的是預後狀況較佳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。
2019.11.28
【2019年10月21日/HEHO/林以璿】 權威機構美國癌症研究所近日發布的證據證明,蔬菜、水果、全穀物、豆類等可以降低很多癌症風險。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19種優質食物被癌症研究所直接欽點了呢? 1.蘋果 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,一個蘋果能為人體提供至少10%的每日維生素C和纖維的推薦量。
2019.10.29
脂肪在日常飲食中的名聲很差。低脂、降低脂肪和無脂食品被行銷成「比較健康的」,但這不全然是。
2019.7.26
【文/楊惠玫 特約營養師】 ◎不宜高纖飲食 全穀雜糧、蔬果等富含纖維,可促進胃腸蠕動,一般觀念上認為有益健康,不過若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,此疾患會讓身體產生腹瀉(最常見症狀,胃腸道的類癌(Carcinoids)症候群)、腹脹、腹痛等的胃腸症狀,反而不適合食用高纖飲食。
2019.7.22
根據2014年癌症登記統計報告,台灣每年新增的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約700多人,多好發於40~69歲,其中男性較女性多。 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內視鏡科主治醫師郭雨庭表示,神經內分泌腫瘤(Neuro-Endocrine Tumor,簡稱NET)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,幾乎可見於全身各處器官或組織,但有六成好發於胰臟和胃腸道器官,致病機轉仍不明。
2019.6.24
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科醫師蔡坤峰今天表示,神經內分泌腫瘤對一般人較陌生,但近年發生率漸增,發生原因不明且不易診斷,但隨著健檢和內視鏡檢查普及,有些可早期發現。 蔡坤峰指出,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40歲至69歲,男性高於女性,可能和人體神經系統分布有關,約6成生長在胰臟或胃腸道,其次是肺部及支氣管。
2019.6.24
近日資深演藝人員馬如龍大哥,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過世。而神經內分泌腫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,屬較陌生的疾病,究竟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?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提醒,若民眾發現連續數月反覆腹痛、腹瀉、盜汗和不明原因低血壓跟低血糖,就要有所警覺。